张国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圳一民企智能车间内,员工正在组装扫地机器人的模组。 南方日报资料图
8月16日,深圳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要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文件指出,民营经济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力量。深圳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如何将20条《若干举措》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南都湾财社特邀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经济学博士后张国平做客《湾区大钱进》栏目,进行深入解读。他表示,《若干措施》20条亮点多、针对性强,能够系统性地解决民营企业关切的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为深圳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提供保障。
A
企业家精神已经融入城市文化
近年来,民营经济面对诸多不确定性,甚至出现了“民营经济退场论”等杂音,影响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近期,全国各地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为民企发展排忧解难,注入强劲动能。
张国平指出,深圳的《若干措施》系统性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20条并非含糊性的政策,有具体的部门负责,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尤其是强调了尊重企业家的地位,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主体重点落在企业家身上,弘扬企业家精神。
此前,深圳发布了《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深圳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系统性地从企业外部的角度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指明方向。《若干措施》则是从企业主体、上市主体本身探讨如何做大做强。张国平表示,深圳最大的特色是以民营经济为主,超过97%的上市主体是民营企业,《若干举措》的发布紧盯深圳民营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着力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若干措施》在第一、二条分别围绕平台经济和产业集群方展开,张国平表示,此举将产业发展的点、线、面聚拢,以系统的眼光展望深圳民营经济的发展。
《若干措施》提出,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设立平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同时,在中小企业领域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新兴领域大力培育一批民营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0月31日,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将每年11月1日设为“深圳企业家日”的议案,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法定设立“企业家日”的城市。在此次的《若干措施》中,重点提及要优化服务民营企业家水平,大力培育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把做大做强企业主体的重点落在企业家身上。张国平表示,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已经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此举十分具有深圳特色。
企业的发展最终仍要依靠企业家,张国平认为:“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
B
深圳民营企业已达237.9万家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深圳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民营企业237.9万家,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7%。深圳民营经济具有典型的“五六七八九”的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深圳在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积极的“深圳经验”。首先是在营商环境上,作为首批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城市,深圳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推出多项重磅政策。
今年8月初,深圳系统性地从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国际营商环境出台政策,不断丰富营商政策,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在国际营商环境上,深圳强调要促进国际人才的落地。张国平指出,《若干措施》中关于信用制度的建设,给国内企业、出海企业和海外企业在深圳发展,提供了一个法治透明的环境。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的高度开放性和包容性,最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张国平认为,深圳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向来重视科创。深圳主要的科创来自企业,尤其是民企,深圳重视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性科研,不断部署重大科学装置,如光明科学城等,同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张国平还表示,深圳经历了多次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在其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序引导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深圳政府往往能够基于对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充分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深圳需求的政策,引导深圳产业的持续向上。张国平认为:“深圳这座城市非常务实,深圳把该市场管的都交给市场,政府只是做有序的引导。良好的营商环境、开放的市场和有序的政府指导,是深圳发展民营经济非常有特色的经验。”
对于深圳的民营经济未来在哪些领域还有更大作为?张国平认为,产业未来的趋势是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民营企业可以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出发,探索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一些新兴领域,政府可以进一步放宽政策和领域,深圳活跃的民营企业往往能够根据自身特色和市场发展的规律,创造出更多的新经济、新业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程洋 严兆鑫 实习生 蒋张若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