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8月5日电(记者 张建松)在科幻著作《三体》中,“三体人”生活的星球在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不断经历“乱纪元”与“恒纪元”的交替,“三体文明”不断毁灭与重生。在宇宙中,这样的“三体世界”真实存在,甚至更多太阳组合而成的“多体世界”也不鲜见。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刘铁研究员领导的ALMASOP项目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先进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在猎户座巨分子云的一个云核中,捕捉到一个罕见的、正在形成的“四星系统”,并发现其内部罕见的带状尘埃结构及复杂的气体外向流,这对揭示复杂恒星系统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天体物理学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科学家成功捕捉到一个正在形成的“四星系统”艺术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据刘铁介绍,已有的天文观测研究表明,银河系中一半左右的恒星可能诞生在双星或者多星系统中。然而,这些多星系统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困扰天文学家很久的一个科学谜团。
云核,是分子云中最为致密的区域,是所有恒星形成的“发源地”。凭借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的超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研究团队在一个距离地球大约1500光年的位于猎户座的云核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正在形成的“四星系统”。
通过深入分析ALMA观测的结果,发现这个正在形成的“四星系统”中,孕育着两颗原恒星(“恒星宝宝”)和两颗无星凝聚体(“恒星胚胎”),它们的周围有一些延展的类似于“脐带”的带状尘埃结构,将它们紧紧地束缚在一起。这四个“成员星”之间最大距离是1000日地距离。
ALAM相关观测及分析结果科学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进一步分析结果还表明,其中一些带状结构是吸积流的一部分,正在源源不断地从云核将恒星形成所需的物质“输送”到原恒星吸积盘上;而另一些则是作为“桥梁”,连接着系统内部的成员们。
“这个结果表明,多星系统在形成过程中,其成员星可以依靠带状吸积流的供给不断增加质量,也证明了多星系统的形成和其所处分子云核之间的直接联系,这对揭示复杂恒星系统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刘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