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回归的线下演唱会,不仅拉动了文化消费,也引发了不少热议话题。最近一轮演唱会售票期间,社交平台上密集出现的“演唱会退票公告”突然闯入了公众视线。
梁静茹上海演唱会发布公告称,演出正式开票日前24小时可退票。无独有偶,刘若英上海演唱会称观众可在指定的12小时内办理退票。一边一票难求,另一边浩浩荡荡退票。“想买的买不到,想退的退不了”,抢票难退票难引发的争议终将票务市场一直存在的问题暴露。
(相关资料图)
强实名制引发的退票潮
5秒内近6万张门票售罄、“鸟巢”周边5公里的住宿预订量上涨2400%、定制荧光棒等产品被疯抢……近期开票的五月天北京演唱会热度居高不下。此外,周杰伦、梁静茹、刘若英、张信哲等明星演唱会也处于开票即售罄的火爆状态。“抢不到票”已经成为常态,但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观众来说,一不小心买错的票,想退却比登天还难。
大麦平台显示,此次五月天2023诺亚方舟十周年演唱会采用实名制观演,需要实名制购票入场,观演携带本人购票填写的证件验证入场。同时平台特别注明,由于票品属于有价证券,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属于“服务”而非“商品”之范畴,因此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7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不支持退换。
业内将这种观演方式称为“强实名制”,有的需要观众直接刷身份证入场,有的则需要闸机验证人脸核验信息等步骤。好在五月天演唱会每张门票有一次转赠的机会,演出前48小时停止转赠。小红书社交平台已经出现不少转票的帖子,大部分是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到现场而选择转票,其中既有原价转票,也有溢价转票。
而梁静茹演唱会、刘若英演唱会则明确提出了不得转赠转售。也就是说,强实名制加持之下,填了谁的信息就只能谁去,入场做到人、证、脸三合一。
在退票公告发布之前,梁静茹演唱会已有200多名观众拉群维权,他们将退票原因制成表格,生病、购票人信息填错、工作或考试时间冲突等理由赫然在列。
因此,主办方发布的退票公告正是针对一些“首次参与实名制购票,对实名制购票了解不深入”的观众。梁静茹上海演唱会提出了两条限时退票规则:一是正式开票日前24小时无条件办理退票。二是自正式开票日起至活动售票通道关闭前48小时退票,并收取门票价格的20%手续费。
“没有限时退票政策,票基本退不了。如果我在演出开始前一天有事不能去,那时转票权也失效了,票就只能白白浪费。门票都是提前好久预售,谁也不能预测这段时间里会有什么突发情况。”一位买到票的观众王睿向记者抱怨。
都是强实名制惹的祸?
众所周知,强实名制推出的背景是黄牛的日益猖獗——正规的渠道一票难求,黄牛手里却囤着大量的票,甚至各种席位都有。这导致抢不到票的消费者只能以超出数倍的价格从黄牛手里买票。据报道,在5月9日五月天演唱会开票当天,第一排位置报价高达18800元,不少网友购置了天价票。
微博发起的一项投票中,5.5万名网友认为演唱会购票实名制是一件好事,可以打击黄牛抬高价位。5257人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有事去不了也没法转赠,白白浪费票钱。”总的来说,强实名制的做法是大势所趋。
强实名制、不可转赠、不可退票等附属条款的增加,直接将黄牛可操作性的空间压到了墙角,但也为消费者设置了更高的消费门槛,观众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转票、改票的权益几乎无法实现。
如今,演出门票不退换已经成为共识,这种现象在国外也较常见,近期在东京举办的Black pink演唱会的售票公告上明确指出不可退票。演唱会自成一派制定的一套体系,形成了绝对强势的“卖方市场”,对消费者来说显然并不公平,“自己花钱买的票,为何不能想给谁用就给谁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黄牛手中的门票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各种方式代抢的门票,二是一些主办方的预留票、赠票等非可售票。在2019年周杰伦杭州演唱会期间就有工作人员透露,全场五万多张门票只有两万五千张左右通过正常渠道出售。另外的一些非可售票流向市场,增加了不可控性,如此便为黄牛带来了巨大牟利空间。
可以看到,强实名制、不可转赠等手段只对黄牛手中代抢渠道获得的门票形成了限制,对一些非可售票的制约作用微乎其微,上述天价票的来源或许在此。
即便售票方将防黄牛的成本全部倾轧至消费者一头,一味限制消费者退改票的权利,依旧难以禁止黄牛。在黄牛平台,许多官方平台显示售罄的溢价票仍然在出售,五月天演唱会1355元的门票售价2188元,有黄牛告诉记者:“只要买两张票,就可以保证连座。”
电影票能退能改 演唱会门票为何不行?
靠强实名制无法一劳永逸,甚至还为消费者带来了不少麻烦,抵制黄牛,亟待更全面、灵活的机制。而购票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的弊端也是实际存在的,一律不准退票就一直是票务领域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发布的数据,今年四月平台收到的36万有效投诉量中,有关娱乐票务的投诉占比40.77%,演出等活动的持续活跃引发娱乐票务投诉持续增多,退订、退票的费用,退还和收取的手续费成为主要争议点。
虽然售票单位对退票行为进行了必要和适当的限制,也是督促人们理性选择,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人性化的购票制度比冰冷的一刀切显然更得人心,僵硬不变的退改制度不利于演艺行业长远的发展。有业内人士建议,票务平台和主办方可借鉴12306、航空等服务行业的购票规则,形成一定可退可改的空间。比如,根据退票时间实行阶梯化收取手续费,充分维护消费者的合理、合法权益。
电影票的“退改签”制度,一直以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从前,一些影院和购票平台往往不支持退改签,观众如果买错票要么转手要么自己承担损失。电影票“退改签”其实是观众一项基本权利。2018年9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指出,各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在与第三方购票平台签订电影票代售协议时,要明确“退改签”规定,规定条款尽量细化,做到权责清楚。也就是说,尽管存在一些方式的不同,电影票能退能改毋庸置疑。总而言之,演出市场应该有更为灵活的购票制度保驾护航。
从长远看,严格执行强实名制是未来演出市场的趋势。特别要注意的是,主办方、售票方除了对消费者普及购票规则,配套的退改措施行业应该达成一定共识,以此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此基础之上,打击黄牛囤票抬价,源头收紧、技术反击、市场监督,歌迷自发抵制,多方合力才能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的演出票务市场,仅靠强实名制的支撑,还欠点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