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陇上非遗生活】
凉州贤孝里的烟火气息
【资料图】
二胡
三弦
文\徐兆宝
小时候,常在凉州乡间看到一个中年汉子肩上担着半袋粮食,另一只手握着一根细长的木棍,木棍的末端还牵着一个怀抱三弦的失明老人,走街串户地挨家敲门。经济不富裕的人家遇到了他们,总会从自家粮仓匀出半碗粮食;家庭条件好些的,或是遇到家里有喜事的就直接把他们留下来,让那些民间艺人吃住在自家唱上几天曲子,邻家舍里的乡亲听到了便闻声而来,一起与主人聆听那些高低起伏的调子,度过一个个美好的夜晚。那时还没有电视、手机,我们这些孩子就围着人群悄悄地坐在大人的身旁,懵懵懂懂地品味着那些故事。后来才知道这种盲人说唱的形式叫贤孝,也就是通过讲述古今故事劝化世人“为贤行孝”。它作为一种曲艺形式,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
多年来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都匆匆忙忙,再也没有听到过凉州贤孝。上个周末,从甘州来了几位朋友,说武威有个市级非遗传承人贾旭峰,他的贤孝里飞出了垒子鸡,让我们陪同一起去看个究竟,带着好奇,我们出发了。
跟着导航来到了凉州区黄羊镇三河村。下了车,一个戴着墨镜,一米七八的英俊汉子向我们招着手,热情地礼让我们走进他家的院子。院子门口放着一个音响,激情高昂地唱着曲子,正是专属于贤孝的那种曲调。院落门匾上挂着“凉州贤孝”四个大字。一边说着话,大家进入大书房(客厅)就各自落座了,仿佛多年的朋友,没有丝毫的拘束。贾旭峰顺手拿起放在炕上的三弦,先调了弦,尔后弹“过门”,就唱起民歌小调《五哥放羊》……
贾旭峰介绍道,凉州贤孝以前以盲人弹唱为主,最早为了生存都是在街上弹唱,所以也把他叫做“瞎弦”。过去拜师傅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先由中间人作保,再领至师傅处,师傅一摸额二摸手三摸脚板,额宽手细脚板硬才能过关。额宽者头大,头大则聪明;手细者有质感,弹三弦时上手很快;盲人吃百家饭走千家门,脚板硬才能走南串北。第二关考听力和悟性,师傅先唱一段,拜师者必须在短时间内诵读熟背,尔后放声亮嗓,这是在考察音质和音色。学艺期间,师傅先将传统的曲目教会,最拿手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相传,怕失了看家的本钱。而个人创牌子,则要过师傅关,师傅传了前半段,后半段靠自悟,若能依前面的续接,且能感动听众,才能算出师。家中出个盲人,父母是最为揪心的,总怕以后没处吃饭,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请高明的瞎弦师傅。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贤孝却只有作为兴趣爱好的人才传承了下来。当然现今盲人遇到了国家的好政策不需要专门去学唱了,明眼人也可唱。他说他们贾家几代都是贤孝的传承人,他爷爷的爷爷是位盲艺人,之后的传承人都是明眼人。他的爷爷贾福德,是黄羊镇一带著名的贤孝艺人,也是第五代传承人。他自幼受到爷爷贾福德的熏陶,喜爱民间文化艺术,学习了凉州民歌、小调以及凉州贤孝的技艺。
贾旭峰说,唱贤孝没有专门的场合,随意性很强,乡间、农家炕头、城区闹市都可进行。前些年,在家唱的时候,村里人说他不务正业,而他却认为越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越应该坚持到底。后来他在村里联系了喜欢唱贤孝的几个人,在茶余饭后聚到自己家里自娱自乐,有时大着胆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唱。发现会有喜欢拍短视频的观众,把他们的表演拍成视频传到抖音、快手。一时间得到了许多人在网络上的点赞、留言,也引来了外地一些媒体的关注,专门前来做了几期节目。这给了他很大启发,为什么在贤孝即将消失的时候,却有很多人来关注它,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玄机。他便开始收集贤孝唱词,闲了就给他的爷爷录段子,顺便把词曲记录下来,既研究学习,也是兴趣爱好。别人外出玩耍,他就在家拿着弦子弹唱。如今贾旭峰被民间称作“新派凉州贤孝的引领者”,他在自己的演唱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吸取本地其他方面的音乐元素,将传承非遗文化和讲好新时代故事相结合,形成传播凉州贤孝的新动力,再将凉州贤孝文化和家乡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创新了凉州贤孝传播的新方式,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贾旭峰喝了口茶,在三弦上顺便又弹了一下,发出悦耳的琴声。接着他说,在和一群伙伴们一起弹唱歇息时,只弹唱没吃的,时间长了大家感觉很单调。最初为了聚人心,常常自己掏腰包给大家买些吃的。过了些时日,自己的经济有些拮据,于是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地头码垒子烤土豆的事。为了节省开支,他便从田间找来不规则的土疙瘩,垒成圆拱形的“堡垒”,再找些柴火和烂树叶把垒子烧红,放几个土豆到里面,封住火门,将土疙瘩捣碎盖住土豆,就去继续弹唱贤孝了。等一个小时左右,大家感觉有些唱累了,便去打开垒子,熟透了的土豆香味扑鼻而来,大家高兴地围在一起吃。后来,大家在弹唱兴致高涨时,他就从邻居家买只鸡来放在垒子里烤着吃。时间长了,自己身边的人就闻声而来。听不懂贤孝的,他就事先把弹奏的内容给大家讲一讲。来的人逐渐多了,需求也就有了。最初听贤孝的人,看到他们的垒子鸡色香味美,就一边听着,一边订下一只垒子鸡要带走。曲子听完了,垒子鸡也熟了。发现垒子鸡的烧烤经营和听贤孝竟然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很好地解决经济来源,是非遗文化和饮食文化结合的好方法。
贾旭峰笑着说,如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尤其政府对非遗的重视让非遗传承者更加坚定了信心,他已申请市级非遗传承人。他所唱的贤孝内容主要是以教化人行善为主,以民歌、小调、杂曲等组成,以传统音乐文化为依托,不唱KTV里的流行歌曲,现在听贤孝的人已经有固定的人群,听着凉州孝贤,品着垒子土鸡,既满足了心灵的寄托,也有了舌尖上的欢愉。每次前来的听众还很喜欢把他的表演和垒子鸡的烧烤过程,拍成小视频传到网上。他说以前雇过厨师,但来的客人都希望吃原汁原味的垒子鸡,不喜欢厨师做的那些大鱼大肉。去年他又把南院重新扩建,按垒子方式重搭锅灶,每天可接待十几桌想吃垒子鸡的顾客。现在想吃垒子鸡的人必须提前几天预订。他指着空阔的院落说,过些日子再请些人在院子里搭个顶篷当大厅,摆些桌椅,他就在大厅中央演出,喜欢的人就到大厅听贤孝,听累了想吃饭喝酒的就到他家四周的大小书房娱乐、休闲。他坚信,他的贤孝和垒子鸡餐饮的结合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听完非遗传承人贾旭峰讲述的贤孝和餐饮相互融合的故事,朋友总结说,这就是“贤孝里‘飞’出的垒子鸡”。我们相互交流着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物质的滋养,使其能长久地传承下去,贾旭峰的探索不失为解决好这一问题的鲜活案例。
相关链接
凉州贤孝
贤孝,包括凉州贤孝、河州贤孝和西宁贤孝。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它是以三弦伴奏的古老的叙事性民间说唱艺术。
凉州贤孝与西凉乐、敦煌变文及河西宝卷有着很深的渊源,传承方式主要靠艺人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说唱英雄贤士、忠臣良将、孝子贤女等故事为主,教化人们“处世为贤,居家尽孝”,故称“贤孝”。
2006年5月20日,“贤孝”被收录在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