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热点 > >正文
竞争万亿产业赛道,武汉江夏设10亿基金布局水产预制菜 世界动态

时间:2023-04-21 02:31:40   来源:第一财经

有着“百湖之城半壁江山”的武汉市江夏区,正在打造中国淡水水产预制菜之都。

20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首届中国(江夏)水产预制菜产业链峰会上获悉,江夏拟设立10亿元淡水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布局8000亩淡水水产预制菜专业园区,打造中国淡水水产预制菜之都,抢占万亿元预制菜产业新赛道。

江夏入局预制菜赛道


(资料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将预制菜作为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全国约有预制菜生产企业7.2万家,2022年行业规模达到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一个万亿级别的新赛道正在诞生。

快速增长的市场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场,从食材类企业、餐饮企业到平台企业,从传统农业大省到食品加工重镇,预制菜已成为一众公司和城市竞相布局的领域。

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樊启学看来,相较于常规预制菜产品,以新鲜食材为本味的鱼虾类等水产预制菜对于产地资源要求更高。水产预制菜作为渔业产业链的增值延伸,以产业集中度、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养殖终端为基础,依赖于优质健康、稳定供应、食安可追溯的水产品。因水而生的江夏发展水产预制菜产业有着先天优势。

摊开江夏地图,长江南岸的梁子湖、汤逊湖、鲁湖等136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621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约占武汉水域面积的半壁江山,造就了江夏发展水产业的自然生态禀赋。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在江夏聚集,亚洲最大黄颡鱼良种繁育和鳜鱼养殖基地落户江夏,培育出2家水产国家级龙头企业,汤逊湖鱼丸带火餐饮一条街。2022年,江夏新增渔业养殖面积29.8万亩,全年总产量约8.55万吨,淡水鱼类、虾类、贝类等产量居湖北首位,江夏水产种养繁推产业链初步形成。

据了解,江夏区预制菜产业起步较早,现有舒安藠头、五里界界豆、梁子湖大河蟹、江夏子莲、江夏光明茶、江夏碧舫茶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位于江夏区的武汉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虾等水产品预制菜,去年产值达5.1亿元,中百古唐美膳中央厨房、武汉中粮肉食品等江夏预制菜企业2022年产值均过亿元。

今年以来,江夏区已出台“突破性支持淡水水产预制菜专项政策10条”“产业奖补黄金10条”“免申即享”等惠企纾困政策,引进一批淡水水产预制菜企业和重大项目布局落户江夏。下一步,江夏区将推广中央厨房、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构建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逐步完善从湖边到车间再到餐桌的系列标准,推动实现淡水水产预制菜生产标准化、风味标准化、质量标准化,打造淡水水产预制菜产业“江夏标准”,不断抢抓行业话语权。

标准化体系亟待完善

作为食品领域的新兴行业,预制菜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缺乏标准化管理、食品安全监管不足等问题,亟待制定完善的产业标准化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在论坛上指出,当前预制菜发展存在加工技术研究不足,加工品类单一、高品质产品少,机械化加工程度低,冷链配送能力有限等“卡脖子”技术问题。

单杨提到,当前缺少对预制菜原料预处理、储运、复合调味料及加工性能等工业过程的技术和机理研究,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技术含量不高,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较于西餐,中餐菜系丰富,烹饪技艺多样,下游消费需求复杂多样且极为分散,这就倒逼上游供应商必须不断提升品质、丰富品类。”单杨进一步说,质量安全也是预制菜产业的关键所在,冷链系统是品质保证的基本条件,但目前预制菜企业的冷链配送能力和覆盖范围也制约了产业发展,尚不能满足产品对于时效性的要求。

单杨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预制菜发展政策文件,同时成立政府主导的行业组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一是补足预制菜产业基础研究短板,破解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二是加快对预制菜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装备技术的研发,创制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打造预制菜“新概念工厂”;三是加大培育预制菜头部企业和品牌,助力产业链头部品牌集体出圈、出海。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