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条名为“男子要女孩微信被拒后对其爸爸动手”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13日,沈阳铁路公安局长春铁路公安处发布警情通报,称该视频为列车上发生的口角,并未发生肢体冲突。同车厢旅客崔某为博眼球、赚流量,视频所配的旁白等内容系个人编造杜撰的谣言,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安机关已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500元罚款的处罚。
(资料图)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一则关于“女外卖骑手深夜送餐期间车辆被盗后大哭”的视频也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昆明警方发布消息称,该条视频系蓄意编造摆拍,目前当事人正在接受属地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一
“男生要女生微信被拒绝,竟然大打出手?”“深夜偷走女外卖骑手的车?偷车贼真缺德!”的确,看到类似的事件,许多网民都会展现出朴实的正义感,义愤填膺地进行评论、转发。殊不知,部分视频是别有用心者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视频,利用网民们的正义感提升自身账号和视频的热度。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情况了。在网上,经常有人为了博眼球、赚流量,通过摆拍、杜撰事件,铤而走险发布不实信息,恶意带节奏,在网上发布真假难辨的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困扰,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其实,摆拍视频或自制段子并不一定违规违法。为避免这一风险,视频制作者应当在视频中明确标注,这属于视频创作而并非已发生的事实。
如果有意模糊视频创作与事实之间的界限,试图将创作的视频包装成新闻或爆料,以混淆视听或者恶意攻击他人,一旦事情的真相水落石出,发布者难以逃脱平台和法律法规的惩罚。
现在,制作视频、文章等内容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制作出以假乱真的新闻、视频,一些网红也利用假新闻制造事端吸引流量,一些专业的团队可以根据剧本拍出难辨真假的视频。这些视频或逗人一乐,或凭空制造虚假新闻让网友“虚空打靶”,或引发网友的深深焦虑……
在当前的网络社会,消息、资讯、新闻的界限愈发模糊。网友拍摄并发到网上的视频,可能是一个段子,也可能被当作热点新闻进行传播。如果有媒体、互联网“大V”未经仔细考证就加以转发评论,则可能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二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作为网络用户,我们应当规范网上言行,从自身做起,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转发、评论前应该睁大眼睛,看清真相,对于不明确真实情况的消息不要随意转发、评论,以免让自己成为传播虚假信息的推手。如果发现可疑视频,可以向平台或有关部门举报,让虚假信息尽快从网上消失。
此外,互联网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应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类似的视频、文章加强管理。如果介绍虚假内容的视频、文章长期在网上传播,网络就会长期处于鱼龙混杂的情况,充斥着难辨真假的各种消息,不利于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实,许多人所以能够在网上走红,不是因为他们带节奏、制造舆论,靠出格的言论和行为博得关注;而是因为他们的态度直率爽朗,在一言一行中展现出真性情,让网友从内心认可网红本人和传播的内容。自媒体等从业者要想从互联网上长久立足,就不能依靠谣言、造假等低劣手段吸引流量,凭借高质量的内容吸引并保持关注度才是长久之计。否则,被网友们遗忘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是早晚的事。
(素材来源:新华社、极目新闻、澎湃新闻、青蜂侠)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方舟 报道)